AI 浏览器的野心不是换下 Chrome,而是重新思考人与信息的关系。
本周,以 AI 搜索引擎著称的 Perplexity 终于带着他们的答案入场了——Comet,一款自称为「AI Agent 原生」的浏览器。然而,Comet 并没有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足够的声量,因为 Comet 目前还处在仅向 Perplexity Max 订阅用户以及部分限定邀请码用户开放的阶段(每月订阅费 200 美元)。后续将通过候补名单(waitlist)的方式逐步扩大用户范围。幸运的是,极客公园通过邀请码的方式,得以快速体验到 Perplexity 的这款 AI Agent 浏览器。Perplexity CEO Aravind Srinivas 对 Comet 的愿景野心勃勃:「我们构建 Comet 是为了让互联网做它一直渴望做的事情:放大我们的智能。」Comet 的核心理念是「从浏览到思考」(From Browse to thinking)。听起来很宏大,但 Comet 究竟能给现有的浏览器使用体验带来什么?它与集成了 AI 能力的 Dia 浏览器,或即将拥有 Gemini 的 Chrome 有何不同?凭借 AI 搜索起家的 Perplexity,能凭借 Comet 将估值再推上新台阶吗?而比价格争议更深层次的,是关于用户习惯的巨大挑战。The Browser Company 在复盘其广受好评的 Arc 浏览器时,曾坦诚地承认,Arc 之所以酷炫但未能实现大规模普及,核心原因在于它「太不同了,有太多新东西要学习,而回报太少」。这便是 AI 浏览器界人人闻之色变的「Arc 的教训」——它精准地指出了所有「重构派」产品面临的核心矛盾:做得太保守,用户没有理由放弃成熟的 Chrome 生态;做得太激进,用户则可能因为过高的学习成本,在真正体验到其价值之前就已放弃。Comet 正是这个矛盾的化身。它所提供的「会话式」浏览体验,虽然对某些用户来说可能意味着效率的指数级飞跃,但对于绝大多数习惯了 Ctrl+T(新建标签页)、Ctrl+W(关闭标签页)和在标签页间跳跃的用户而言,无异于要求他们学习一种全新的「语言」。Comet 必须用无可辩驳的、远超现有工具的价值,来证明这种学习是值得的。在 AI 已经如水和电一般渗透到数字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,我们用了二十多年的浏览器,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?它应该是一个集成更多 AI 功能的、更智能的工具?还是一个能彻底解放我们大脑、重塑信息关系的全新数字环境?Perplexity 用 Comet 给出了他们的答案:浏览器应该是一个能够「重新定义人与信息的关系」的思考伙伴。从技术基础来看,Comet 基于开源的 Chromium 项目开发,这意味着它天生就能兼容绝大多数 Chrome 扩展,保证了基础体验的稳定性和生态的延续性。这像是它为自己激进的革命理想,上的一道现实主义的「保险」。但 Comet 的核心价值,绝不在于它对过去的兼容,而在于它对未来的定义。它所展现的,是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的清晰雏形:一个前台交互简洁优雅,后台则由强大的 AI 理解上下文、串联信息、并能主动执行任务的智能环境。Comet 的问世,与其说是一个产品的最终发布,不如说是一次大胆的、向整个行业和所有用户发出的未来提问。这条路能否走通,不仅取决于 Perplexity 自身的技术迭代速度和商业策略,更取决于我们——每一个被「标签页地狱」所困的用户——是否已经准备好,去迎接、去学习、去适应这种全新的信息交互方式。它就在那里,像一个来自未来的邀请。而我们是否愿意奋力一跃,去拥抱那个全新的世界,将决定这场宏大的浏览器革命,最终的走向。Comet 浏览器本身,Comet这个单词最常见的含义是名词,指代天文学上的彗星。或许说明 Perplexity 希望这款浏览器能像一颗新星一样,在竞争激烈的浏览器市场中迅速崛起并受到瞩目。但它也会像彗星一样「转瞬即逝」吗?
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
上一篇 报告显示周订阅成苹果 iOS 应用收入主要来源,贡献率高达 46%
下一篇 没有了